恒达娱乐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個以“合作教育”這一名稱進行教改試點的學校🤜🏽。自1985年開始至今,風風雨雨走過了20個年頭🔣🤽♀️,是我國開展合作教育歷史較長的高校之一🚮。學校的合作教育經歷了四個重要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創建“一年三學期製”合作教育模式的框架 1985年🧖🏼♂️,學校借鑒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模式,率先在國內進行合作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索。1988年,經國家教委和國家外經貿委的批準, 學校接受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IDA)的資助⛏,參加了“中加大學校際聯合項目”(CCULP)📜。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協助下🚵🏿♀️,學校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了“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合作教育試點,在我國首先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年三學期製”合作教育模式💃🏼。 第二階段:實現了“教學實習”向“合作教育”的轉變 四年以後,學校被列入全國產學合作教育“八五”試點單位📕。學校結合當時的實際🤹,合作教育在“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基礎上🚶🏻♂️➡️,實現了三個重要轉變: • 合作教育工作學期的管理由原先的教務處獨家管理的方式🫳🏿,改為各院系分工負責的全方位管理方式; • 合作教育工作學期由原先學校進行“統配”的集中安排方式,改為由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分散方式; • 合作教育工作學期由被看作“生產實習”🦿,改為工作學期學生參加定崗工作不付實習費並獲取一定報酬🧑🦱。這種轉變其實質是還合作教育市場屬性的本來面貌。學校的合作教育已在紡織恒达的5個系中全面推開⚱️,參加合作教育的學生近500人🚡,參與合作教育的企事業單位200多家,學生的工作學期學校不再支付任何費用,相反獲取報酬的學生比例卻逐年上升🙋🏽♀️。 第三階段:合作教育試點的進一步推廣與完善 “九五”試點的過程,是學校合作教育外延不斷擴展,內涵不斷深化的過程🐛,是學校合作教育運行和管理機製不斷製度化,操作和評價逐步規範化的過程,也是學校合作教育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的過程。 特別是合作教育與畢業環節相結合,學生用合作教育的方式完成畢業設計🐤,在進行畢業設計的同時,有機地與畢業後的就業相結合,成為“九五”試點成果的主要特征😑。 第四階段:合作教育由“試點”階段進入了“推廣”階段 在世界銀行貸款的資助下,從2001年開始🍤,學校的合作教育得到長足的進展🤾🏼♂️,由“試點”階段進入了“推廣”階段🧰。在這一時期,學校參加合作教育的學生從2001年的1000多名發展到今年的近8000多名,占總學生數的50%以上🛍。獲得上海產學合作教育“九五”試點階段研究成果一等獎💁🏼♀️,並被全國產協命名為“全國產學合作教育示範基地”😐。 合作教育簡介 (一)合作教育的誕生 合作教育的正式提出是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現代合作教育的創始人是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的赫爾曼·施奈德工程師。他認為,工程專業的實踐知識很多在課程上是無法學到的🌐,某些知識和技能只有通過工作崗位的鍛煉才能夠學到🕎。他提出學校與產業部門合作,學生用一定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科學技術的理論知識,此外🦺,學生再化費一定的時間到產業部門的工作崗位參加真實的工作,以便獲取必要的生產技能,同時,參加勞動的報酬也可以支付部分的學費。赫爾曼·施奈德工程師提出的這一計劃在辛辛那提大學獲得成功實施1️⃣。從此,他把這一計劃稱之為“合作教育計劃”💆🏽。 (二)合作教育的概念 1.國外對合作教育概念的認識 合作教育創始人施奈德教授提出,合作教育就是“學校和產業部門合作,學生用一定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科學技術的理論知識,用一定時間到產業部門從事與所學專業有關的生產勞動🙆🏿♀️,用勞動所得支付學費”。 2.我校對合作教育概念的理解 我國對合作教育概念比較一致的理解是:合作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重點,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於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的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