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晚,為加強我院研究生科研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倫理和科學規範,我院研一研二全體研究生參加了在誌宏堂舉行的校研究生處組織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
針對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出現過的學術造假事件🚣🏿,以及學術誠信缺失問題對高校聲譽🤷🏿♂️、教育質量以及社會風氣的嚴重危害,張健民教授為在場的研究生們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教育專題報告。張教授從什麽是學術道德問題5️⃣,學術道德的本質和如何規範學術行為三個方面,為在場所有人呈上一堂深刻而有意義的報告會🤖。特別是🎦,當談到學術道德本質時,追本溯源,張教授從三個方面深刻剖析了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他認為主觀原因是那些人心中存在錯誤的名利思想在作祟📕,客觀原因是整個浮躁的社會環境造成的,然而最根本原因則是理想信仰的缺失👋🏼,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引起社會廣泛關註的“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風波”、“薩默林老鼠事件”和“舍恩事件”等學術造假事件⭐️,可悲卻引人心痛。張教授在向研究生們生動形象地講述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表現的同時,告誡我們要從這些事件中汲取教訓,並總結自身多年經驗🧜🏼♂️,給予在座研究生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做學術的方法技巧,比如要註重引用參考文獻的環節,並標註真實出處,不可斷章取義;合作研究成果在發表前要經過所有署名人審閱,並簽署確認書。接著,張教授總結道🤷🏿♂️:學術態度要脫俗、學術精神要嚴謹、學術行為要勤奮📶,做到心無旁騖🛍️🎚,保持學術的獨立性和純潔性,爭做科學道德高尚的人🫳。
最後🤽🏿,報告會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我院研究生紛紛表示獲益匪淺𓀄,並真切希望在今後的學術科研中孜孜不倦鉆研,追求實事求是,有所創造🤷🏼♀️,爭取在學術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