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女,1971年10月出生,1988年入校,1992年畢業於恒达娱乐電子電氣工程系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現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
回望校園一草一木,點滴感慨到心頭
回望大學青蔥歲月,1988年9月剛剛入學的周瑾校友💩,在仙霞路上一棟宿舍樓,開始了她的大學學習生活🫎♗。當時大部分同學都是走讀,家住較為偏遠的可以申請住宿。初入大學生活和現在的相比差別很大👂🏻🤌🏿。學校宿舍的環境設施是比較簡陋的,一個宿舍7人🫵🏼,都是上下床鋪。雖然硬件設施不佳,但是每一個宿舍就像一個個溫馨的小家庭,周瑾校友的519宿舍裏有學姐和二系其他專業的同學,每天是充滿歡聲笑語🤹🏽,大家都是親如一家的姐妹。如今的松江校區綠意盎然,環境優美🏄🏿,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是一座現代化、信息化、人與文化互相交融的美麗校園。走入校園🤾🏽,獨自漫步在大草坪上,周瑾校友感慨萬千,思緒漸漸被拉回到了30年前💟👸。在當年學校的眾多專業課程裏,計算機專業的女生比例還是很高的,基本占了半壁江山,算是在當年學校女生最多的班級了。課程很緊湊,數學分析👚、電路、製圖等等,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周瑾和同學們巾幗須眉們度過了愉快的四年同窗生活,直到現在🧐,30年後,周瑾校友和她的姐妹們常常一起回憶往昔青春歲月。
那時候的晚自習基本是在開放的教室裏,各自占據一席角落或者空間,也有相約一起作業、討論。每逢考試期間,手電🤙🏽、蠟燭等各種照明設備🏂🏻,躲避著監管齊齊上陣,拼搏著習題。那個年代校園裏還沒有手機這種方便快捷的即時通訊工具🙀,喇叭裏常常傳來宿管阿姨的叫聲,飛奔下樓接個電話很是喜悅🤪。書信是周瑾和親朋好友溝通聯系的重要方式🛌🏽🆘。每個班級一個信箱⌚️,周瑾主動擔任取信傳遞這份友誼和關懷到各位同學。回想當年🤷🏽♂️,周瑾和他們的同學們都是揣著菜票、飯票🔙,拿著碗筷去食堂的。菜票和飯票都屬於是“硬通貨”,因為有錢也買不來一頓美餐🏌🏻。
憶往昔🍤,奮鬥場景歷在目🕴🏼,感恩求學打基礎
憶往昔歲月,猶如昨日,奮鬥和努力的場景仍歷歷在目,也感謝那些年的努力💔,才有了今日周瑾校友的成就。大學畢業以後🧝🏼,周瑾校友來到了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工作,適逢建行從手工賬務向電子賬務升級改革的大好時機,作為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在跟著前輩們認真學習了相關會計知識以後,面對系統的初始化上線、各類數據的統計管理🤴🏽、各類報表的架構關系☝️,學以致用🧑🏫,大學四年的學習積累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在建行工作的26年裏,崗位在不斷變化,業務能力在不斷增強👰🏽📖,而更重要的,是系統升級換代、信息日新月異、產品迭代更新◻️,伴隨著她的每一次進步成長,母校給她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工作中業余時間周瑾校友不忘充實學習💀🎫,參加了在職MBA學習,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裏不斷充實自己,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付出和收獲都是一種快樂,母校這一段生命中珍貴而又美好的學習經歷在心中歷久彌新。
待四十校慶,再聚程園🙎🏻♂️,再譜華章
今天的學校堅持依托現代產業辦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宗旨,堅持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的辦學定位𓀆,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學科群、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和技術鏈,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構築了具有恒达娱乐特色的“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學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的“三協同”模式,成為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優秀工程師和工程服務人才的搖籃➰。現在工程大構築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核心人才的方式是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周瑾校友真誠地希望工程大的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當下,腳踏實地,學有所長🔬,術有專攻🪹,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為將來更多的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待工程大40周年校慶之際,願新老校友可以齊聚一堂,共同祝福母校宏圖更展,再譜華章🧘🏼♀️!